2018年学校开展了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励申报工作,全校范围内共申报各类教学成果6项,其中5项被评为校级一等奖并参加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最终机械系申报的“基于多资源融合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和信息系申报的“独立学院电气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两项成果被评为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建校以来我校获市级教学成果奖最多的一次。
两项教学成果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的集中体现,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等举措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容易脱节的问题,学校在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着重强调实践育人,在所有专业中全面推行辅修和“3+1”培养方案的制定。通过引入工程教育、继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初步形成了“课堂+实训”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校继续推进协同育人的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实质合作。一方面聘请创业者、实业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另一方面机械系、建筑系、管理系等与中汽研、天津天河云筑工有限公司、天津泰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建设“智慧建造(虚拟)创新学院”等方式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
今年学校继续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和评选工作。经学校初评上报、市教委专家评审,我校共有10项获批国家级项目、15项获批市级项目,批准项目数量和拨付经费均在独立学院中位列第一。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工作
教务处联合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蜂巢众创空间完成了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和参赛报名工作。今年我校共有413名(474人次)学生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涉及指导教师196人(290人次),涉及专业27个,共申报创意组102项、初创组9项、就业型创业组2项。其中涉及互联网+现代农业10项、制造业12项、信息技术服务31项、社会服务26项、公益创业9项、文化创意服务23项。最终“一球一梦,非遗传承” 设计平台精准扶贫农村女创客项目入选国赛并获得“红色赛道”全国铜奖。
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比赛暨2018年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主赛道比赛中,社外系“互联网+生态养殖农场”、机械系“自振动摘枣机”和管理系“装配式建筑BIM+AR智慧建造技术”获得天津市二等奖,“C爱伴我行-贫困地区计算机基础教育援助计划”等三项获天津市三等奖。
四、组织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经学校推荐、天津市教委专家组评审,我校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原生乡村之景观更新规划设计》以天津市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展示项目,是天津市唯一一个独立学院入选项目。教务处配合建筑系组织、参与了参加此次年会的准备和协调工作。我校自2017年首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来,支持鼓励各系不断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改革研究,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初步形成体系化培养,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虚拟仿真教学情况
我校2018年申报的化工系“化工工艺3D虚拟仿真与中试实训--美罗培南生产工艺”项目于2019年被批准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
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将互联网、人机交互、3D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和中试实训装置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先虚后实、以虚补实”的原则,从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将高危、不容易实现操作条件的工序以3D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现,并以中试实训加以递进,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理念,学会用工程方法思考、解决问题。截止本学期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累计完成312名学生、19968人时任务,网站浏览量达到3697次。